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在熟悉的痛苦和未知的恐懼之間,大部分人會選擇前者。
南懷瑾老師:無明妄想如何斷?(4)
如法界性如何解釋?我們引用的《楞嚴經》上所說: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清淨本來就是《圓經》所講的如來藏性,周遍法界。法界是佛學名稱,比宇宙還廣大,普遍充滿一切時空,此法界超越了我們觀念中的時間空間。随眾生之心量大小而大小。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看你的智慧達到什麼境界,随你的業力而發現。
《圓覺經》在此講的比較簡化,如法界性,隨你的心量有多大,就有多大。我們的心有多大?大得很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乾叫兩聲,就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說大不大?但是如此專心念下去,會不會到呢?會到如法界性。
我們的自性有没有動際可量?没有。究竟圓滿遍十方,不是修了就會比較大,不修就比較小他本來圓滿,遍滿十方,没有時間空間的阻礙。懂了這個道理,才能開始學佛,是則名為因地法行。南無阿彌陀佛
常瑯囈語
我的是文抄公,給朋友圈分享,不要個人簡介。
上載日期:20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