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俄烏戰爭打了三年,答卷最好的居然是中國

俄烏戰爭打了三年,答卷最好的居然是中國

 

網上文章推薦

原創 戎評 戎評 2025年3月17日

https://mp.weixin.qq.com/s/nBDFQS1Ghv70hdSIgSejyw

 

笑死,俄烏戰爭打了三年,成績最好的居然是東大,所有國家都在看熱鬧,只有東大在看門道。

 

當我們憑藉工業霸權和自動化技術,反手掏出飛龍60A智慧巡航飛彈時,還沒從上一輪爆兵中反應過來的西方,再次被東大那近乎恐怖的戰爭創新力,震驚得無以復加。

因為東大又改寫了現代戰爭的規則。

 

六代機改寫了現代空戰的規則,055結合反艦高超音速導彈改寫了現代海戰的規則,而現代陸戰的規則,輪到飛龍60A來改寫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無人機配火炮這套組合拳,已經成為現代陸戰的勝負手了。

你看這些年爆發的幾場戰爭就知道了,俄烏那邊天天幾萬發炮彈對轟,背後其實是無人機在當開圖先鋒。烏克蘭拿淘寶級無人機給海馬斯火箭炮指路,愣是用俄軍五分之一的炮彈量幹掉了人家六成裝備。

 

尤其是開戰初期,烏軍只用了200架無人機配合西方火炮,就打掉了俄軍四成的坦克。俄軍吃虧後迅速現學現賣,果斷叫停大規模裝甲突擊,用柳葉刀跟烏軍玩起了捉迷藏。打到2024年底的時候,俄軍前線70%的有效殺傷已來自無人機引導的炮擊,烏軍更依靠自產自殺無人機將單發炮彈毀傷效率提升8倍。

 

亞塞拜然打納卡更離譜,天上飛的全是土耳其TB無人機,地上火炮跟開了透視掛一樣,兩周就把亞美尼亞經營幾十年的地堡群轟成了篩子。還有巴以衝突,哈馬斯的火箭彈剛升空,盤旋在加沙城的以軍無人機立馬捕捉到信號,155毫米自行火炮轉頭就把發射點揚了。

 

說白了,現代陸戰早就不是鋼鐵洪流了,像庫爾斯克那種裝甲會戰已經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插上電子眼的火炮對決,指哪打哪。

 

以前的陸戰,比的是誰的坦克更多,誰的火力支援更猛,現在比的是誰能把無人機看到的畫面變成炮彈砸下去的速度,慢一分鐘,自己的炮陣地可能就先被對方無人機定位了。從東歐到中東,哪邊的火炮要是沒配上無人機,就跟拿諾基亞打王者榮耀似的,再猛的火力也成了睜眼瞎。

 

但在俄烏戰爭中,通過幾場戰役級別的表現,東大敏銳地捕捉到了無人機引導傳統火炮精准攻擊這套組合,還是存在不少弊端。

 

第一個就是資訊傳輸的問題,無人機把偵查資訊傳回火炮陣地需要信號,如果敵人把信號給遮罩了,那就成瞎子了。烏軍反攻哈爾科夫時,頭兩天沖得很猛,無人機加海馬斯火箭炮覆蓋,打得俄軍頭都抬不起來。

 

後來俄軍把星鏈信號一遮罩,烏軍前線無人機全瞎了。眼睜睜看著俄軍T-90坦克在3公里外集結,愣是沒法開火。等兩天后北約重新打通情報通道,俄軍早把防禦工事修好了,於是好好的閃電戰打成了消耗戰,全賴關鍵窗口期火炮啞了。

 

第二個,從發現到摧毀的時間太長了,無人機只是用來開圖的,火炮還是傳統火炮,所以還是要遵循前沿觀察,情報回傳,指揮部決策,射擊諸元調整和解算,開火的流程,俄軍整套過程做下來通常超過20分鐘。今年1月,俄軍在阿夫迪夫卡用老式火箭炮,前線士兵用對講機喊“西邊樹林有烏克蘭裝甲車”,結果炮兵花了27分鐘才開火。等炮彈落地,烏軍早就提著桶跑到三公里外了。

 

第三個,開火即暴露,暴露即摧毀。反炮兵雷達六十年代就發明了,作為長期跟北約大軍在邊境上對峙過的老人,俄軍反炮兵雷達的技術更是爐火純青。Strela研究所的“動物園-1M”反炮兵雷達,能在烏軍開火後90秒內定位發射陣地,跑慢了就得死。去年3月,烏軍用老美援助的M777火箭炮炸掉了俄軍一個彈藥庫,剛打6枚,陣地就被俄軍反炮兵雷達發現了,5分鐘不到,一發伊斯坎德爾導彈刷過來,烏軍連人帶炮全沒了。

 

最後一個就是貴,俄烏戰爭中的火炮,跟我們印象中的一個鐵殼子放點黑索金的迫擊炮可不同,人是正兒八經的火箭炮,生產工業複雜,造價昂貴,俄軍一發龍捲風3萬美元,打30發才能蒙中一個足球場大的目標,90萬美元就聽個響。美軍的神劍制導炮彈加了全球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准倒是准,但一發就要8萬美元,烏軍一天打2000發出去,1.6億美元就沒了,根本養不起。

 

我說白了,無人機結合傳統火炮,就是趕鴨子上架的組合,雖然解決了火炮打不准的問題,但本身是兩個體系的東西,所以呈現出來的效果只是1+1等於2的加法。

但東大的飛龍60A做到了真正的合二為一,它既是無人機,又是火炮,再結合最新的AI自動生成式技術,完美解決了以上所有問題。

 

大國熱戰,先打衛星,整個戰場都沒信號不重要,飛龍的彈頭自帶多光譜偵察模組,即便通信全部中斷也能自主捕獲目標,據說測試時,在沒有衛星制導的情況下,靠認樓房形狀和公路走向,在30公里外找到了藏在廢棄工廠裡的模擬坦克群,並將其摧毀,真正做到看見就摧毀。

 

反炮兵雷達在他面前更是擺設,傳統火炮之所以容易暴露打擊陣地,主要是因為所有炮彈軌跡都一樣,對方雷達一計算就知道你在哪。而東大的飛龍60A,能讓6發炮彈走6條不同路線,你根本看不清到底有幾個發射點。等你想反擊時,我早開車跑出5公里了。

 

再一個就是便宜,飛龍60A一發成本5萬美元,以95%的毀傷概率打擊一個足球場,即7000平方米的目標,只需要4發,總成本20萬美元,相比之下,俄軍龍捲風需要30發共計90萬美元,美軍的M31需要兩發共計36萬美元。

 

接入AI是最牛的,每個發射單元配備的AI解算模組,不需要指揮部決策,不需要人工調整設計諸元,所有工序和座標都靠自己完成,把傳統火炮打擊時間,也就是從發現目標到開火的20分鐘壓縮到3分鐘。

 

現代戰爭,時間以秒來計算,23年烏軍反攻時,至少十次發現了俄軍的指揮所,但因為後方的海馬斯火箭炮太依賴人工決策了,等批准開火時俄軍影都沒了,如果換成像飛龍A60這種能自己找目標,自己開火的智慧炮彈,可能早就把俄軍二線部隊打癱了。

 

當火炮和無人機是兩套體系時,即便配合得再親密無間,過程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紕漏,所以他們呈現出來的效果只是加法,但當兩套體系合二為一時,1+1等於2的加法升級為100乘100等於1萬的乘法了,打擊效果幾何式倍增。

 

如今的全球軍事格局,站在空戰食物鏈頂端的是南北兩款六代機,六代以下百家爭鳴,六代以上唯我獨尊;站在海戰食物鏈頂端的是055加反艦高超音速導彈,只要055所到之處,方圓1000平方公里誰來了都白給,包括航母,因為它的艦載機不但沒有鷹擊21跑得快,還沒得打的遠;站在陸戰食物鏈頂端的是飛龍60A,從炮戰無人機化到無人機炮戰化,顛覆的不止是火炮,更是陸戰的基本邏輯。

 

海陸空天電五維戰場,已下其三,世界應該承認這麼一個事實,那就是,從技術高度和戰爭潛力來講,東大,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軍事強國了。

 

管理署

一言以蔽之,管理就是化繁為簡,系統經營,講究效率,績效次之。管理署收集各種社會訊息供參考,一起改善管理效率和效績。

 

上載日期:2025.3.25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