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有幸參加了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國際化 Marketing Pulse Conference 和在通訊群組內遇到一個中國製造丶世界級的機械人產品,創辦人曾就讀香港理工大學,銷售遍及全球,簡直驚為天人!這個機械人原來設計是用來掃雪的,經過八年的科研和演變,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模組化,可以割草丶吸葉等多功能的智能庭院清理助力,前途無可限量!除了賞識創辦人的熱情外,我還欣賞天使投資者的大胆投資。
如何才可以胆大?最重要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選定某一個前沿科技的賽道,配合適當的策略,然後達致一些階段性丶可量度的成就。這樣,胆量和經驗就會累積起來,即使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發展空間裡,也能行出一條道路出來。
這就是一些科技企業如 Google丶Tiktok 等採用的管理方法之一,叫作目標關鍵結果,簡稱 OKR。很多人都用關鍵績效指標 KPI 來衡量業績,但 KPI 只著重結果而不看過程。其實,現今變幻莫測的世界,光看結果是不成的,要看全過程的映响力(impact),和所產生的價值(value)。
因為互聯網的出現,所有機構都處於一個 coopetition 競合的環境,是很難拿掐如何又競爭又合作的分寸,更難預測什麼時候會有什麼結果的。以前曾說一步一腳印,其實現在是碎步前行。
以一季為期限,按著有限的資源,與所有的持份者一齊商討,看可以達到一個怎樣的量化結果。
例如某商場預計一季之內找10個有名租戶。這是理想的預算,不一定達得到,因為有名租戶可能已經選擇太多,那就退而求其次,找一些後起之秀,一季之內就可能找到10個租戶。後起之秀可能會出乎意料之外地吸引到一批新客戶,往往有心裁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
這裡亦想強調要發動所有持份者,包括那些非執行董事,及所有部門的其他同事。這個目標一定要公開透明,最好用一個電腦系統來管理進度,就像敏捷開發軟件一樣,每個工作天都有15分鐘聚會(線上線下均可),回答3個問題:昨天進度如何?明天預計成果,及遇到什麽問題需要幫手?其他的持份者都可以在電腦系統內看到進度,甚至提出協助。因為一個短暫的時段之內要達成一些任務,能夠令到每一個成員都參與提供資料的話,那就必能事半功倍。
這是一個協作的時代,連競爭對手都可以合作,更何況是同坐一條船的同事!當然,有適當的奬勵會更好。
在 Marketing Pulse 的論壇也得到一些新的啟發。原來有一個新詞彙:Return on Attention 或注意力回報,用來形容一些市務活動的回報。因為現在選擇太多,一些潛在買家可能多次参加活動之後才下單。假如有一個客戶關係管理 CRM 系統留意著每一位參加者(不一定是客戶)的参加次數丶性質,甚至回答一些問卷等等,就有助於市務人員去分析,務求某一次的推廣活動能令這些參加者光顧!
現在更加強調 OMO 線上融合線下,而線下可以是臨時的 Pop Up Store 快閃店,應用流動收銀機系統作為收費及記錄數據的設備。
談到數據,Marketing Pulse 的主題講者,一位曾任職於 Colgate丶Twitter 及 Netflix 的研究主管就非常有見地。她曾領導了一系列的客戶訪談活動,研究出一套 Colgate 的新穎牙刷:一支有刮舌器的360度牙刷。又領導了 Twitter 團隊如何辨認假消息。又領導了 Netflix 研究客戶流失的原因,
除了量化(quantitative)的分析,亦有質性(qualitative)的研究,之後進行了一個行銷徵戰活動,成功地將業績增加16%。在問答環節也有一段插曲,中小微企問:若沒有大公司的資源,我們可以怎樣做?答案是「大有大做,細有細做」!
一個簡單的客戶訪談就可能已經察覺到端倪。跟進問題:怎麽知道調查的結果是真確的?答案是資料搜集要多方面,可以約談老闆,可以在提供服務時問最終用戶,可以上網查看各方面的資訊,甚至查詢人工智能系統,就能比較全面地分析調查結果,減少誤差!我還提議大家可以在小範圍先作試驗,然後才大舉出擊。
在 Marketing Pulse 內也聽到一段豪言壯語!主持人問:我們可以如何追趕瞬息萬變的音樂潮流?音樂唱作人:潮流由我創!對,尤其是這個競合時代,流行 crossover 交叉感染,雙劍合璧。香港音樂可以混合泰國丶印度丶中東,甚至非洲音樂。這種嘗試可以在其他文創產物出現,例如時裝丶食品丶傢俬丶玩具等等。
最後談到有耐性,希望大家都記得互聯網的長尾理論。它有三個重點:各項產品所造成的長尾,其尾巴之長遠超我們想像。各式各樣的商品都能以合乎經濟效益的方法接觸到消費者。與及這些構成長尾的利基(niche)一旦結合起來,可以創造出非常龐大的市場。
還有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品牌,是需要時間去建立一道壁壘,技術型的企業就要創造一大堆相關的專利,提高競爭者進入的門檻,因此要有耐性。那家可以忍受八年投資時間的耐心資本家,若能配合適當的策略和管理方法,肯定可以得到豐厚的收益!
屈國良
仁大元宇宙通識科教授,中小企國際聯盟監事長,一直鼓勵企業創新、成長以及騰飛。提倡:大灣區内同步走,一帶一路向前行。
上載日期:202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