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於4月4日至5月11日舉行的「囍戲連場 - 香港喜劇電影」放映節目,精選從四十年代末至千禧年間的喜戲16部,兩部為一對,合為八對,呈現不同年代的殿堂級笑匠迸發的喜劇火花,展示香港喜劇電影承先啟後的蛻變,以及呈現新舊作品的互相對照,展現戲裏戲外社會文化與人情世故的變遷。
首場節目「光影共鳴 X《豪門夜宴》 (1991)」
(香港文化節2025開幕節目)
日期及時間
4月4日 (星期五) 下午3時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節目
音樂人伍卓賢為多首耳熟能詳的喜劇電影歌曲重新編曲,在大劇院舞台上由歌手許廷鏗、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和beatboxer蘇子麟配合樂隊現場演繹,他們表演完畢後放映《豪門夜宴》(1991) (4K數碼修復版)。
故事講述曾志偉和鄭裕玲飾演的夫妻為討好財主,假借吳耀漢飾演的老父名義大排筵席。三人的演出固然精彩,眾多明星的客串演出亦令人驚喜不斷,包括兩代喜劇巨匠許冠文和周星馳、傳奇藝人梅艷芳、張國榮、黃家駒,以及蜚聲國際的鞏俐等,星光熠熠,目不暇給。
此版本為賑濟1991年華東水災而以極短時間構思和拍攝,盡展演藝界為善不甘後人。
《豪門夜宴》(1959) (4K數碼修復版) 將於4月4日晚上7時30分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接力放映,電影由吳楚帆、梅綺、張瑛、白燕和張活游等著名粵語片明星主演,描寫暴發戶為炫耀財富而衍生一幕幕荒唐鬧劇,並諷刺眾人爭相巴結富人的勢利嘴臉。
資料館特意為這部陣容鼎盛的經典電影進行4K數碼修復,並配上字幕,不論聲畫質素均有顯著提升,值得期待。此版本為當年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成立以來第三部為籌募經費而製作的電影,電影從業員台前幕後一呼百應。這兩個版本的《豪門夜宴》將演藝界互助互愛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絕對值得大家學習。
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介紹
喜劇電影藉著精心構思的橋段、傳神的對白、生動的肢體語言,又往往緊扣生活日常,逗得觀眾開懷大笑。早期取材傳統戲曲的喜鬧劇,結合丑生的諧趣演繹,為本地喜劇電影奠下基礎。
隨著都市化進程,社會環境轉變,喜劇電影吸納多種元素。由城市生活、摩登潮流、西片趣味到新舊人倫衝突,蛻變發展,形成多層次風格。詼諧、幽默、滑稽、瘋狂,不一而足,令一代又一代觀眾,難以忘懷。
五、六十年代的粵語影壇,鑼鼓歌唱片、文藝片盛行,喜劇則另闢蹊徑,糅合創新,成就都市輕喜劇,嬉笑中見溫馨。七十年代許冠文的喜劇電影平地一聲雷,正中打工仔下懷。他自編自導自演,演繹刻薄、扮醒目而不失人情味的角色,別樹一幟。
港產片節奏明快、動力充沛,活用喜劇元素變奏再造,衍生出多種亞類型。
七十年代的電影銀幕武影翻騰,把喜劇因子植入,滋長出民初諧趣功夫片,其間冒升的洪金寶、成龍等,敏銳地帶動潮流風向,武夫、笑匠合一,化身諧趣福星。
八十年代喜劇片當道,覷準新世代都會的人與事,追求高密度笑料,經營瘋狂爆笑場面,隨後迎來中產喜劇,風格清新且富時代氣息。
喜劇電影與社會進程同步,角色設計緊貼民情,引起觀眾共鳴,無怪乎不同年代的喜劇電影,即使題旨類近,注入呼應當代的人物、情節,又會掀起新一波潮流文化。把新舊作品並置觀賞,教人捧腹之餘,窺見戲裡戲外社會文化、人情世故的遞變。同樣,類近的逗趣角色,由兩代影星鬼馬獻藝,骨骼雖似,肌理卻有別,各有各精彩,演繹愛侶、夫妻、兄弟班、長幼兩代,以至職場同事,鬥氣復鬥戲,迸出笑火花,誕生顆顆「笑星」。
「囍戲連場——香港喜劇電影」為「香港流行文化節2025」節目之一,精選從四十年代末至千禧年間的喜戲16部,兩部為一對,合為八對,一雙雙,對對碰。
第一對擺開兩桌「豪門夜宴」,盡現兩輩暴發戶的偽善嘴臉;
第二對請來玩味「黑玫瑰」,發放粵語片創意靈光,跨越時空再展魅力;
第三對對照半世紀前後,丑生王者與無厘頭星君如何「審死官」;
第四對「難兄難弟」穿越遊走,新世代從舊時人獲得啟發;
第五對翻開兩本「大丈夫日記」,當年忠直男與當今花心男,愛情觀大不同;
第六對黑白與彩色兩段「玉女添丁」奇遇,反映嬉笑伎倆的時代風格;
第七對無疑是向前輩創作人的敬禮,經典「半斤八両」譜奏「鬼馬狂想曲」;
第八對駕著動感「快餐車」執行「寶貝計劃」,透視早期諧趣武打過渡到千禧後溫情動作的歷程。
多部作品以4K數碼修復版呈獻,名副其實賞心悅目之選。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香港流行文化節,已踏入第三屆,承接過去兩屆的盛況,今年以「喜尚+喜」為主題,讓參與者探索不同的文化領域,體驗箇中的悅樂元素。節目包括專題展覽、電影放映、舞台節目及外展活動,呈現香港流行文化的多元和特色。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www.pcf.gov.hk/tc。
本節目內容並不反映主辦機構的意見。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換節目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