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個父母早亡、家境艱困,只能做一些較卑微工作謀生的青年,如何發憤力學?除廣為向有學問者求教及整理鑽研各種古代文史哲知識及修身之道之學,終而成為一位道德學問俱了得、力主行仁政及重視品德修為的儒家集大成的大師,進而廣納學子、推廣平民教育,成為我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支柱第一人。
這位奠定中華文化主軸的大成至聖先師的孔子,如何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編春秋,使之成為完整的文史哲教材及學生們修身之道的典範?以禮樂射御書數各種方式施教,德智體群美各育並重,使其學生在各方各面均能平衡發展、無所偏頗,同時又各自發展所長,成四科十哲的濟濟人才。
此外,孔學在漢代何以有今古文經之別?其後學因研究方式及重點不同而又有“漢唐經學”和“宋明理學”之分?高家裕在這題為“孔子思想對後代儒學的影響”的第三講中,將會予以一一講述。
這講座由一月至三月,逢星期五晚上6:00~7:30舉行(9/2為年三十晚暫停一次)
有意參加者可於演講當日上午9:00至下午5:00親臨圖書舘或致電2928 6055登記(額滿即止,敬祈垂注!)
主講:高家裕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