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系列2024﹕嶺南影像—港澳深穗電影交流展 香港
網上購票:www.urbtix.hk
電話購票:3166 1288
流動購票應用程式:URBTIX
票務查詢及客戶服務:
3166 1100
節目查詢: 2734 2900
今日的大灣區正是傳統的「嶺南文化區」。這歷史上被稱為落後之地,竟有着率先接觸世界之利;既是華人向海外認知和探索世界的渡口,又是外來文化進入中國內地的踏腳石。傳統與現代、大陸與海外在這鹹淡水交集之地滙聚,激起浪花。此後從默片到有聲片的出產一直以香港─ 廣州為軸心,經過一百年斷斷續續的發展,這地區性的電影已擴展及南洋、美洲以至各大洲華人共享、並有着國際地位。
千禧年以降嶺南各地製作的影片日有增加,在主流的工業化、專業化製作之外,亦興起更多基於在地的創作與表達,彰顯現代化路途中各地文化的成長、創新與相互影響。乘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舉行之便,我們以「嶺南影像」為主題舉辦電影展,以該地區共同文化背景下的電影創作透視嶺南文化區的社會、民生、地理及歷史面貌等,並通過影人的聚會訪談,促進港澳深穗四城電影文化的互動交流。
展映分成兩大階段。
其一,開放改革到千禧年
這是港、澳處於回歸前後,而深、穗進入改革開放的城市化、現代化軌道。從選映的《半邊人》和《我愛扭紋柴》可以看到香港的本土與外來文化,基層與精英文化的相互衝擊以至交匯。又從《細路祥》看到新舊兩代普通市民的生活態度和怎樣與外來移民相處,以至他們對回歸的盼望。缺乏電影工業基礎的澳門,此期間在各方培育下長出了錄像的新苗,尚極少成熟的長片製作。而在深、穗,城市急速現代化催生了像《太陽雨》等創作,探討現代化帶來的社會倫理問題,又藉反映粵曲的凋萎,思考傳統文化如何再生。
其二是從千禧年到數字化時代
2000 年後大量資深香港影人北上,騰出空間給較新一代拍攝更多反映本地文化的中低成本製作。而由於數字化製作的普及,嶺南各地愈來愈多個性化作品出現。選映片目譬如《牛郎織女》和《葉問 ─ 終極一戰》,兩者雖然文武有別,卻都細緻描寫移民對新生活的適應,和基層社會的複雜性。前者是外地民工進入廣州謀生的艱困奮鬥,後者是由穗流港武師自我提升到詠春大師的艱苦歷程。也有非主流之作如《點對點》,追蹤勾劃出舊日和今日香港的城市記憶,也寄寓着香港人和內地人的感通連結,對應着《三元里》和《差館II》分別以畫面和聲音去描述廣州的城市風貌和人事變遷。
而香港出品的《明媚時光》描繪因逃避家庭壓力而移居深圳的男校生,和深圳出品的《回南天》中迷惘苦惱的打工仔女、或廣州出品《八卦》中那些承受不了經濟和社會壓力而迷途失措的普通人恰好對比,仿佛也回應着《呼吸正常》那群在城市中踟躕的廣州知青;同樣是徒然的反叛和對虛惘的愛的追求。這幾部別具個性的獨立製作都各有可觀性但都很少機會在銀幕上看到。
進入數字化時代,澳門的青年影人在政府的資助下以自由組合方式試行集體創作,以手工業方式製作出滿有社會意識與人文關懷的影片。《堂口故事2:愛情在城》六個導演拍的六個故事堪稱典型;《過雲雨》卻是異類,嘗試一個導演同時講六個故事。
除此之外,我們也嘗試在眾多的短片中選映七部組成兩個短片集,以示範短片如何參與嶺南電影文化的傳承創造。其中有揭示嶺南歷史文化的癥結的《瘴氣,植物,外銷畫》和《字裡城間》。有圍繞社會文化現象娓娓道來的《澳.土》和《歷歷如畫》。探討社會文化議題則有手法較為戲劇化的《手機鄰居》和《九龍東往事》,或更為隱晦的《恐懼與顫慄》,不一而足。
影展的放映期間亦舉辦連串的交流活動,邀請四城的電影工作者匯聚香江,進行同行之間的交談對話,或面對影評人和觀眾答問;也有邀請影人作專題演講並放映其新作片段作示範的座談會;亦有為電影新秀而辦的工作坊以及為中學生而辦的專場講座。
期望今次放映和交流能引起市民對嶺南文化景觀進一步認識的興趣,亦望藉此促進大灣區電影作品的流通,促成電影工作者的交流合作。這只是個開始,但願能持續下去,讓嶺南電影文化更好地傳承、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