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秋虫文化与宣德帝斗蟋蟀的故事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秋虫文化与宣德帝斗蟋蟀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当皇帝虽则只有短短10年,但国内承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获公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守成皇帝! 明宣宗喜欢琴棋书画,但他有一个喜好,正史不好记录,就是喜欢上斗蟋蟀。这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为什么年青有为的英主会喜欢上这种小家子玩意?今天笔者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的秋虫(特別是蟋蟀)文化。

 

 

排解寂寞的蟋蟀

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农耕社会,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工作之外沒有什么休闲活动,蟋蟀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可以排解寂寞。

 

蟋蟀,又名蛐蛐、秋虫,是我国三大宠物昆虫之一。牠们的生命非常短暂,一般生长在夏秋之间,生命周期大约有100天,秋天过后就在世界消失。

 

牠们是草食昆虫,最喜欢吃田间的红萝蔔和青菜。成年雄性会因求偶而散发出美妙声音。歷史记载,蟋蟀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诗经》有提及,但那时並沒有畜养和斗蟋蟀的文化。

 

这种文化源于宫廷,最早记录在唐玄宗时期,妃嫔用金笼把蟋蟀关起来,夜阑人静时,听住其叫声排遣寂寞,甚至斗起蟋蟀来;皇帝也会进行这种活动。上行下效,转变为一种民间喜好,怎样挑选、饲养蟋蟀将成一门学问,后来衍生出提供比赛场地的个体户。

 

宋代斗蟋蟀(促织)文化日益成熟,甚至加入赌博成份。宋代奸臣贾似道,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但玩蟋蟀玩到出神入化,曾发表专着──《促织经》,提到捉蟋蟀的最佳时机和方法,以及如何增加蟋蟀的战斗力,巨细无遗。

 
 

宣德蟋蟀罐的由来

明宣宗虽然贵为一朝天子,生活繁忙,但主要兴趣还是养蟋蟀,曾命令苏州地方官员替他搜罗优质蟋蟀送京,搞到蟋蟀价钱比马匹还贵,十分扰民。

 

另外,他又曾敕令景德镇赶制青花蟋蟀罐,该道命令裏面用了3个「敕」字,官员当然不敢怠慢。窑工竭尽所能,大名鼎鼎的「宣德蟋蟀罐」就这样完成,成为后世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现存于世上的宣德蟋蟀罐十分稀少,皆因太皇太后觉得此事不成体统,下令将宫内和景德镇御窑厂所有的蟋蟀罐打烂,埋藏地底。30年前曾在御窑厂遗址发掘出21件。虽然正史沒有记载这一段故事,但有实物为证,我们才知道皇帝喜欢玩蟋蟀。这些「雕虫小技」,哪一个史官会记录下来呢?

 

 

作者:李大齐
香港大学经济系毕业,歷任国际保险公司大中华区责任险主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爱收藏,热心推动年轻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和艺术。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玩蟲一秋,玩罐一世──秋蟲文化與宣德帝鬥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