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唐三藏取西经:鲜为人知的趣事和不朽贡献

唐三藏取西经:鲜为人知的趣事和不朽贡献

唐三藏(玄奘法师,三藏即经、律、论)在我国、印度和东亚是一个家传户晓的人物,这得拜明朝吴承恩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所赐!

 

在《西游记》裏面,唐三藏被描写为一个悟性强、诚实、谨慎却胆小的人。他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到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得靠徒弟孙悟空打救,才能脱离危险。

 

现实中的唐三藏是一个目标坚定、意志坚毅的人,为寻求真理不辞劳苦,万水千山冒生命危险到西天(天竺/印度)取经,为中印及中亚多国1400年前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非常伟大的贡献!

 

天资聪颖  博览群书

唐三藏,原名陈祎,河南洛阳人,生于隋文帝仁寿年间,排行第四(602-664 AD)。5岁母亲病逝,10岁父亲仙游,孤苦伶仃,唯有跟着哥哥在寺庙生活。

 

他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几年之后已经对佛法有一个好深的认识。之后他在浙江和成都拜访当时的大德学习佛法。在这个过程中,他发觉各宗各派对佛经解释南辕北辙,分歧很大,难以融会贯通。因此感到非常懊恼,真理难寻,于是萌生一个到西天取经的伟大意念。

 

唐高祖李渊立国初年,政局艰难混乱(北有突厥压境,内有军阀王世充、窦健德),经济还未恢復,国家依从儒、道家的休养生息原则,鼓励人民生产,加上道家始创人李耳(老子)则与王室同姓祖宗,因此两者关係也比较亲切,佛教並未受到朝廷很大的重视。

 

当年出国十分危险

唐朝和北方突厥年年征战,为了防备国人被突厥利用,所以实施比较严厉的边境管制措施,唐三藏三番四次申请出国都被拒绝。幸而,贞观初年天降霜雪,长安城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政府唯有开放京城,准许居民出城寻找新的生计。唐三藏以身试法,趁机混入难民当中,秘密走出城门,开始5万公里的歷史长征。

 

 

置生死度外 跨越5万公里

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道路,旅途上随时随地都可能送掉性命,但他还是把生死置诸度外,意志坚定无人能及!

 

他从长安出发,经过今日的甘肃、新疆,越过帕米尔高原,取道中亚细亚,最终抵达印度东部曲女城和那兰陀寺。

 

为什么他要拐个大圈到印度?

原来,当年丝绸之路非常繁荣,往来做生意的商旅络绎不绝,经歷几百年来已发展成熟,比较安全。再者,经过西藏或云贵高原是最近的路缐,但需要翻越被喻为「世界屋嵴」的高山,单人出行十分危险。

 

那时西南地区属于蛮夷之地,是犯人发配服刑的地方,穷山恶水,缺乏支援,因此,即使要经过戈壁沙漠和中亚细亚几十个小国,还是比较方便、稳妥、安全。

 

另一个原因是,当时西域诸国民众大都信奉佛教,唐三藏经过每个地方都可以和那裏的佛教徒交流接触。除了宣扬大唐的天威之外,也可以和当地的佛教徒交流心得,可谓一举两得。最着名是高昌国王,他非常欣赏唐三藏,希望留下成为结拜兄弟,成为一时佳话!

 

当唐三藏坚持起行,国王还赠送金钱、马匹和20多名随行人员,协助法师再上征途。

 

 

他是一个语言天才

唐三藏去西天取经,辗转歷经多国,中途有沒有遇到语言困难呢?

其实唐僧背景十分国际化,也是一个语言天才。

 

若去印度,不懂得多国语言怎么可能成事呢?

当年长安是国际大都会,有很多外国人居住和做生意,因而接触面广,见闻广博。为了施展抱负,我相信他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学习梵语或西域不同的语言。

 

另一方面,唐朝国力强盛,很多外国人都略懂汉语,特別西域地区,很多人都懂得我国的语言,沟通上应该还算方便。因此我觉得唐三藏途经西域的时候,语言沟通应该不是太大问题。

 

我们知道唐代的官方语言和现在的广东话差不多,大家读唐诗的时候,应该也有这个感觉,用广东话读唐诗比较铿锵悦耳。现在客家人还保持着很多唐代的风俗习惯和语言。这是由于战乱原因,他们是从中原地区迁徙过来的士族大夫呢!

 

至于唐三藏用什么方法去辨別方向呢?那时有沒有指南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认为他主要是看天上星辰、日出日落去决定方向的!再者,经过每个地方都可以询问沿途的人来辨別方向。这和我们到外国旅游的时候问当地人怎么走,是同一道理。

 

旅途上是用什么方式付款呢?我觉得黄金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不同国家都需要贵重金属来做交易工具,这是最方便的对吗?后来高昌王送他不少礼物。我相信以物易物亦是一个可行方法。

 

无遮大会是什么?

我们常常说「无遮大会」,这是什么呢?原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法讨论聚会,当时由那烂陀寺戒贤法师主持。

 

全印度来自各地的高僧大德、僧衆和国王都会出席,有近1万人,在会上讨论问题发表意见,其他人都可以反驳!这种交流活动全无阻栏,沒有障碍,所以叫做无遮大会!

 

西天取经的贡献

三藏法师西天取经有什么伟大贡献呢?

现在让我简单的略说如下:

 

1.成立新的唯识宗(法相宗):唐玄奘到西天取经,主要是了解《大乘起信论》基本的学说。回国之后成立佛教伟大的门派唯识宗,所谓万法唯识,这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深远,后来更加传到日本;

 

2. 增加中国印度两国之间的交流:唐三藏是一个文化使者,将中国的知识文化带到印度,亦将印度的佛教经典带回中国。他对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歷史意义是非常重要,譬如他将唐朝音乐《秦王破阵乐》、《老子》翻译后传到印度;再把印度失传的《大乘起信轮》翻译为梵文反方向传回印度;

 

3. 开闢翻译佛经之新途:玄奘自印度携回经、论657部。在近20年期间,他主持54名僧人,译出经492部2713卷,以数量而言诚然空前绝后。尤其重要者乃玄奘创造了一种新的译风,使翻译质量大大提高。佛经翻译初为直译,到鸠摩罗什则多采意译。玄奘则主张忠实地翻译原文,而又须顾及汉文的意思,融会直译、意译而自创新风。从此之后中国人学习佛经就有一个全新和正确的理解。重要翻译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珈师地论》和《成唯识论》等等;

 

4. 《大唐西域记》是1000多年前的重要交通文化史风物志:由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大唐西域记》翔实地记载了玄奘离开高昌后之行迹,以及他17年旅程中所亲歷的110国和传闻的28国之幅员大小、地理位置、山川形势、气候物产、风土人情、民族宗教、语言文字,文笔谨严,准确朴实。书中所涉及的地区包括今中国西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等,是研究当时古代歷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化、中外交通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补充了印度歷史上的空白,贡献非常之大!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嵴梁。

 

玄奘西天取经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人贵立志,立志之后再用行动锲而不舍去完成目标,排除千辛万苦终于有所成就。我们人生不也是一样吗?做人最紧要有目标,有方向,排除万难锲而不舍向目标进发,无论如何都会有成绩的!有人问: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他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希望以这故事和各位共勉之!

 

作者:李大齐
香港大学经济系毕业,歷任国际保险公司大中华区责任险主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爱收藏,热心推动年轻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和艺术。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唐三藏取西经:鲜为人知的趣事和不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