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早婚,他19岁时儿子便出世。当孩子满3月的时候,鲁昭公也遣人前来赐赠一尾鲤鱼祝贺。为了表达对国君的隆情,孔子便以「鲤」为孩子取名,字伯鱼。其实鲤和礼谐音,语带双关,意味深长。
但孔鲤的学问未不见突出,我猜想原因或有二,一是遗传不到父亲的优良基因;二是孔子工作太忙,弟子众多,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
孔鲤幼承庭训
虽然孔鲤的才能未见突出,但始终是「教二代」,许多人对于孔子如何教导自己的亲儿深感兴趣。《论语》的〈季氏篇〉第13章就有一次十分有趣的记录。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意思是,有一天孔子的弟子陈子禽遇到孔鲤便乘机问他,
「你从老师那儿有沒有得到不同于我们的一些教导呢?」对曰:「未也。」
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孔鲤刚快步走过中庭,孔子就问他一个问题,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孔子教子的方法就是把握机会,提示儿子要学诗和学礼。这就是「诗礼传家」之意思,而「幼承庭训」的典故也就是出自这个孔子教子的日常生活片段。
君子之远其子
其实,还有「君子之远其子」的佳话,即老师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视同仁,不私厚。其实孔子爱弟子,有时候更情同父子,如孔子和颜渊就是「亦师亦父」的关係。
《论语》原文有记载,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孔子是无私的,愿意将自己的所有学问倾囊相授。孔子的孙,即孔鲤之子子思受教于曾子,学问非凡,相传《中庸》就是出自子思之手。这也是另一种代代传承!
孔门弟子人才辈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四科十哲,开风气之鼎盛,及至战国时有孟子出,开仁义礼智四善端之系统呢!
作者:陈家伟
陈博士为新界妇孺会梁省德学校校长,曾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校长,德萃教育机搆幼、小、中教育总监。先后出版各类书籍共12种,也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主持文教节目。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陈博士为新界妇孺会梁省德学校校长,曾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校长,德萃教育机搆幼、小、中教育总监。先后出版各类书籍共12种,也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主持文教节目。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孔子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