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粵劇戲寶,配合現代化的科技,加強視覺效果,在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再公演。
由6月6日起至6月18日,一連13日,共15場,由五生七旦輪流擔崗演出,令人耳目一新,極盡視聽之娛。《帝女花》將成為香港重要的文化出品,可媲美英國倫敦的百老匯音樂劇,值得全港的老戲迷、新觀眾、年輕一代去欣賞這項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唐滌生巔峰之作 膾炙人口
《帝女花》可說是最家傳戶曉、最膾炙人口的粵劇,特別是「香夭」一幕:「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任劍輝和白雪仙分別飾演駙馬周世顯和長平公主,演出可歌可泣的宮廷愛情故事、雙雙殉國的悲壯動人事蹟。
明末流寇四起,「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火燒紫禁城,崇禎皇帝為避免城陷妻女落在闖賊手中,受到羞辱,要賜死皇后和兩位公主,二女昭仁公主身亡,幸好長平公主有難不死…….
我認為《帝女花》是粵劇劇作家唐滌生(1917-1959)的巔峰之作。唐滌生和仙鳳鳴劇團的「任白」是夢組合,1950年代初開始,他一共創作了7個劇目,最後一齣作品是《再世紅梅記》,可惜在該劇公演時滌生不幸猝死,享年42歲。
唐與任白的組合在短短一段時間已成絕響,確是粵劇界的極大損失。唐滌生才華洋溢,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和南海十三郎的師徒關係也成為一時佳話。
唐是劇作天才,不單用詞典雅,而音樂更無師自通,有如香港人所熟悉已故的Beyond樂隊的黃家駒,兼備作曲、作詞、主唱能力;又如已故的「鬼才」黃霑先生,有非凡的才華,作品令人驚歎,流行至今,已成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典。可惜天妒英才,才子每多早逝,令人唏噓!
新劇令人 耳目一新
1957年首演的《帝女花》,由大老倌擔演 ,卡士陣容,可謂一時無兩,除任、白二人外,還有靚次伯(演崇禎及清帝)、梁醒波(演周忠)、林家聲(演周忠長子)等。
2023年新劇也由香港著名的生、旦、淨、丑擔崗演出。(李龍、梁兆明、王志良、衞駿輝及洪海等演周世顯;南鳳、李沛姸、陳咏儀、白雪紅、鄧美玲、林穎施、鄭詠梅、李沛姸等演長平公主)。筆者於6月10日看了2:30-5:30的一場,覺得新劇有許多出色的地方,令人耳目一新,讚譽有嘉,極為欣賞。
故事一如以往分八幕,節奏明快,布景設計極為出色,轉景順暢,瞬間完成的節奏不礙欣賞。故事也有新安排和創作,加強了昭仁公主的戲分,以及增加了崇禎在煤山自縊的一幕。
崇禎帝中滿清的反間計,把鎮守山海關的大將袁崇煥凌遲處死,確是自毀長城,再加上剛愎自用,屢次錯失剿滅流寇的機會,以至內有民亂,外有清兵,最後亡了朱氏江山,漢族皇朝最終被東北的女真族長驅直入,統治了中國!明末這一段亡國歷史也是值得認識的,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野史為文學作品提供靈感
另外,長平公主的身份也是個傳奇。就好像明太祖擬死後傳位長子,可惜長子未幾離世,只好由他的孫子、年輕的惠帝(建文帝)繼位。
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見有機可乘,於是發動政變奪取帝位,是為明成祖。但殺入宮廷時,卻找不到惠帝屍首,惠帝失蹤一事令成祖寢食難安,結果有鄭和下西洋之說。
野史記載長平公主未死,後來更成為武功高強的「獨臂神尼」。她教呂四娘武功,後來四娘成為女中豪傑,成功刺殺了雍正帝,為明朝報仇雪恨。
另外,袁崇煥傳言有一遺腹子袁承志,金庸因而創作了《碧血劍》的短篇武俠小說。我認為無論呂四娘或《碧血劍》的故事,靈感都是來自明末清初的野史。
紀念公演65周年 傳承粵劇文化
唐滌生和金庸都是文學大師,前者是粵劇劇作家,後者是武俠小說的泰斗,兩人都旅居香港,從事藝術創作,如翡翠、明珠一様珍貴。但看金庸小說者眾,喜看粵劇者較少,特別是年輕一代。文化需要傳承和創新,賦予經典的生命力。
今次《帝女花》是紀念公演65周年,把上世紀50年代的《帝女花》現代化、專業化、藝術化⋯⋯我覺得新的《帝女花》恰到好處,適合更多年齡層的人士欣賞,做到雅俗共賞、「曲高和眾」的境界。
自1957年6月至今,足足65年了,是必須要「返本開新」,把經典重新提練升華。《帝女花》65周年紀念系列由陳善之及葉家寶兩人出任總監,吳國亮出任創作及導演,並由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負責製作。
籌備多年,傾盡台前幕後眾人的努力,聯絡全港粵劇精英新秀,鼎力支持。這個大製作不單呈獻給香港劇迷、學生及大眾,更將於7月28日至7月30日移師澳門威尼斯人劇場巡迴公演。
萬眾矚目的一齣經典粵劇將承先啟後,使任、白、唐之輝煌再現。
作者:陳家偉
陳博士為新界婦孺會梁省德學校校長,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德萃教育機搆幼、小、中教育總監。先後出版各類書籍共12種,也在不同媒體發表文章及主持文教節目。
原文刊登在灼見名家網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帝女花2023──曲高和眾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