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專區

搜尋


香港長衫 新時代裏的別樣芳華

      圖:「故宮館藏×香港非遺」香港延展中經過現代化改良的中式長衫。   我近來在內地,偶然看到央視新聞主播們一改往日西裝革履,而是着雲紋盤扣、提花緞面等中式服裝,完美融合現代材質與傳統元素,端莊優雅大氣又不失時尚感,每一件都像本立體的文化教科書。   我心振奮,這看似改變的是幾件衣服,實則為文明主體性的重新確立。不僅是中國人開始重新定義正式場合着裝,更是中華文化復興的新時代鏗鏘宣言,標誌着中國主流敘事從「與世界接軌」邁向「與世界對話」的新高度,是一場蓄勢待發的文明轉身。   老友笑說,也不知從何年何日起,作為舶來品的西裝以某種不成文的示範效應,成為國人正規場合中之「正裝」,象徵有文化、有教養、有紳士風度、有權威、具現代性等內涵,且伴隨着《新聞聯播》開播至今,走過了四十多年。從西裝到華服,本質是視覺符號及文化話語權的升級。過往西裝革履,映射着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融入全球體系的迫切渴望,意喻「向西方標準看齊」;如今中式正裝,宣告着「中國標準走向世界、領跑全球」的自信和底氣。   我喜穿連肩袖的唐裝,只是生活在中西文化交融之香港,往昔由於工作場合要求,大多被西裝和領帶所規範及約束。   其實,早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前,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就曾商議過回歸後特區政府正規場面的着裝問題。有人提議借鑒他國國服靈感,如印尼巴迪克、印度紗麗、越南奧黛等,以中國特有面料、款式及風格制定香港代表性服飾,表達新的身份;也有人希望將港式長衫發揚光大,用圖案設計或者穿法習慣等,講求寬鬆、舒適、自然,且適應香港室外悶熱、室內空調溫底偏低等。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香港氣候濕熱,服飾跟隨嶺南文化習俗一直有着鮮明的地域特色,簡潔、隨意、淡然。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時,又融入了多元文化的精髓。特別是近代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及國際化視野讓港風服飾走在了時代潮流的前沿。從晚清及至今日,香港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錘煉,更激發成就了中西文化相融合、統領香港百年時尚的長衫文化。香港人對長衫的鍾愛,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血脈基因與文化傳統,維繫着中華民族的根,寄託着中華兒女的鄉愁。   長衫,是香港人對男女中式袍服的統稱。   二十世紀初西方思潮傳入中國,追求個性解放、自由獨立的女學生們,率先穿起男性專屬袍服。本來「女穿男袍」只是一種兩性平等的權利主張,結果穿上後發覺方便利落又純粹率性,於是在廣大女生及社會之中連鎖反應,「旗袍」便由此流行開來,並與男性長衫區分開。   在四十年代大批上海裁縫赴港,令長衫得以根據香港本土文化背景和社會步伐而獨立發展,也給五六十年代香港長衫的黃金歲月奠定了工藝基礎。它通過流暢的線條、典雅的造型和含蓄的意境,重述日常,表達了女性的古典與婉約,性感與內斂,也彰顯了男性的謙恭、風骨與氣度,支撐起開放豁達的香港長衫之魂。   無論是《花樣年華》女主角蘇麗珍,還是《一代宗師》中葉問師傅,抑或那個年代的香煙卡、廣告畫、海報和日曆牌,全都滲透着長衫的氣息,體現出香港長衫的普及與受歡迎程度。長衫也因人而異,在香港人平素活動中演繹着別樣風情與瀟灑俠義。   不過,縫製一件長衫過程繁複,包括度身、打樣、剪裁、熨燙、刮漿、縫合和試身等二十多道工序,每個步驟都需大量仰賴師傅的經驗和手藝,以致到了六十年代中後期,成衣業興起,製造業發達,民眾對於五花八門的西式衣物「識鮮」興趣遠高於傳統衣物,再加上量身定製既費時又昂貴,長衫製造業日漸式微。在現代生活裏,長衫多見於高端人士在重要場合、典禮宴會、時尚秀場等正式氛圍及禮儀性場合穿着。   我印象中,兒時祖父及其他老人家都身穿順德特產「黑膠綢」,又名香雲紗、莨綢。與軟糯無骨的絲綢不同,香雲紗輕薄堅挺,柔軟且富有身骨,表面閃亮,反光抗熱,色調暗啞,上身絲滑,吸熱散熱,冬暖夏涼。過往容易起褶皺,祖父時常吩咐要熨燙,但卻「越穿越柔軟,越舊越珍貴」。   相傳永樂年間,廣東漁民無意中發現用薯莨加河泥染整織物,更耐穿耐磨,造就「軟黃金」香雲紗的雛形。明清時期,因一匹難求,歷經三蒸九煮十八曬,一両黃金一両紗,成貴族身份象徵。民國時期風靡上海,宋美齡、張愛玲、胡蝶等皆對其愛不釋手。香雲紗是世界上唯一純植物染色的絲綢面料,其手工染整技藝已傳承一千七百餘年。時至今日,香雲紗獨特製作工藝已改良至無論如何揉搓,都保持如初,不起一絲褶皺,且在炎熱夏日「流汗不沾身,越穿越涼爽,越穿越輕快」,每一匹都獨一無二,不可複製。可謂一匹紗,千年心,且穿且珍惜。   如今,國興國潮盛,一襲長衫,一枚盤扣,甚至立領、對開襟、連肩袖、雲紋、提花萬字紋宋錦、漳緞、香雲紗等,「中國風」重返國際舞台。我想,若有一天,當我們在「七一」香港回歸祖國紀念日,人人各取所好,聽其自然,身穿獨具中國傳統元素又能適應國際交往需要的港式多元化民族性正裝、半正裝、休閒裝或運動裝,綻放別樣芳華,豈不快哉!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荊勛章 土生土長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歷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對音樂藝術、人文科學、博雅教育、國際事務和關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見解。   原文刊登在大公文匯網 https://epaper.tkww.hk/s/202506/29/AP68604e2ee4b0e169b135ac27.html   上載日期:2025.6.29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

詳細內容
全國運動會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2025(香港賽區)項目及舉辦場地

  四年一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會(全運會)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是國家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全國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第十五屆全運會(十五運會)將於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廣東、香港和澳門舉行,全國各地的頂尖運動員將會雲集粵港澳三地,競逐各項賽事的殊榮。   十五運會既有競賽,又有群眾賽事活動,兩者分別設有34個和23個大項。   十五運會的開幕式將於2025年11月9日在廣州舉行,閉幕式則於11月21日在深圳舉行。   34個競賽大項包括游泳(游泳、馬拉松游泳、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射箭、田徑、羽毛球、籃球(籃球、三人籃球)、拳擊、皮划艇(靜水、激流迴旋)、自行車(公路、場地、山地、自由式小輪車、競速小輪車)、馬術(三項賽、盛裝舞步、場地障礙)、擊劍、足球、高爾夫球、體操(體操、蹦床、藝術體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現代五項、賽艇、橄欖球(七人制橄欖球)、帆船、射擊、乒乓球、跆拳道、網球、鐵人三項、排球(排球、沙灘排球)、舉重、摔跤(自由式、古典式)、霹靂舞、滑板、攀岩、衝浪、棒壘球和武術。   群眾賽事活動分為比賽類和展演類。比賽類設有19個大項,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足球、籃球、氣排球、毽球、輪滑、龍舟、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橋牌、中國式摔跤、定向、空手道、門球、模型、保齡球。展演類則設四個大項,包括健身氣功、太極拳、舞龍舞獅和廣播體操。   香港將會承辦八個競賽項目 籃球(男子22歲以下組) 場地自行車 擊劍 高爾夫球 手球(男子) 七人制橄欖球 鐵人三項及沙灘排球   香港將會承辦一個群眾賽事活動 保齡球   此外,由深圳及珠海分別舉行的田徑馬拉松及公路自行車賽事,計劃以跨境形式舉行,以展現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2025(香港賽區)項目及舉辦場地 競賽 籃球(男子22歲以下組) 香港體育館 場地自行車  香港單車館 擊劍  啟德體育園、啟德體藝館 高爾夫球  香港哥爾夫球會(粉嶺球場) 手球(男子)  啟德體育園、啟德體藝館 七人制橄欖球  啟德體育園、啟德主場館 鐵人三項  中環海濱、維多利亞港 沙灘排球  維多利亞公園

詳細內容
香港動漫

第二十六屆香港動漫電玩節 2025

  香港動漫電玩節 2025 詳情 日期:2025年7月25-29日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廳1 地址: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票務詳情 待公布,敬請期待!      

詳細內容

錦田無人機培訓基地積極推動STEM活動

  錦田無人機培訓基地開幕 日期 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 地點 通德學校 支持 中國香港無人機運動總會 出席嘉賓 中聯辦李功勛副部長 元朗民政事務署胡天祐專員 呂堅議員 元朗各鄉事委員會主席 區議員   香港陽江社團總會盃無人機足球比賽 2025 日期 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 地點 通德學校 參與學校 十間小學共十六支參賽隊伍展開激烈角逐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奪得冠軍 台山商會小學獲得亞軍 八鄉中心小學一隊榮獲季軍 鳴謝 錦田鄉事委員會及錦田青年中心義工 回憶是美好的有限公司 協辦贊助與支持 新田鄉 廈村鄉 屏山鄉 十八鄉 八鄉鄉事委員會 大灣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 元朗大會堂管理委員會 童心耆趣協會有限公司 現場展示專業無人機設備及操作 香港消防處 場地提供 通德學校 保障安全 聖約翰救傷隊   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無人機足球F9A-B)代表甄選賽(18/5/2025) 錦田青年中心推薦通德學校、聖約瑟小學同學參加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F9A-B)代表甄選賽。   黃大仙無人機足球回歸盃(28/6/2025) 八鄉中心小學及錦田公立蒙養學校將派隊參加六月廿八日假樂富中心舉行的「黃大仙無人機足球回歸盃」。

詳細內容
大角嘴

年度系列歷史文化講座首場:「何以大角咀」

  「何以大角咀」講座 為加深市民對香港歷史文化的認識,旺角區文娛康樂體育會將聯同共建奧運主題社區大聯盟合辦,並由香港歷史學會協辦,隆重推出*年度系列歷史文化講座*。   首場活動「何以大角咀」揭開系列序幕,帶大家穿梭地區百年歷史時光,後續聚焦東江水與抗戰勝利 *       日期及時間 2025年7月5日(星期六) 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 九龍大角咀櫸樹街110號 林百欣中心6樓 門票 費用全免 截止報名日期 2025年7月2日 WhatsApp (6209 4331) 或 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QR Code填寫網上表格報名 主講 蘇萬興先生 (導賞員訓練計劃資深導師)  費用:全免 主辦 旺角區文娛康樂體育會、共建奧運主題社區大聯盟 協辦 香港歷史學會 查詢電話 2393 0289 (旺角區文娛康樂體育會)     本次講座特別邀請到導賞員訓練計劃資深導師蘇萬興先生擔任主講嘉賓,深入淺出地講解大角咀名稱的由來、昔日福全鄉作為主要村落的角色,以及中國海關碼頭的設立背景。   講座亦會探討區內重要地標的變遷,包括「大同新邨」如何從船塢及汽油庫發展為住宅樓宇,以及現已消失的「葛量洪夫人新村」的興建、拆卸與重建為「頌賢花園」的歷程。   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是次活動,讓參與者更深入了解大角咀從一個臨海石峽角發展至今的轉變,感受地區的歷史脈絡與人文氣息。   * 後續精彩講座預告* 本年度系列講座還將陸續推出另外兩場精彩主題,包括深入探討「*東江水供港」的歷史意義與影響,以及紀念「抗戰80週年勝利*」的專題講座。敬請市民留意後續公佈。  

詳細內容

政府再推「愛心食肆賞你惠食」 長者$15享用早餐

  政府再推「愛心食肆賞你惠食」計劃:   。2025年7月透過長者中心向5萬名長者派發一套6張的優惠早餐券 。$15享用早餐 。6間連鎖餐飲集團(每間一張) 。預計將會於十一國慶派下午茶券     參與連鎖餐飲集團名單 大家樂集團大快活太興飲食集團美心集團麥當勞香港銀龍茶餐廳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出,今次是延續上次「愛心食肆賞你惠食」成功經驗,展現政、商、民三方合作,食肆提供優惠價錢予長者,派發方面就由社署透過200多間社署資助的長者中心負責。   上輪活動5萬名受惠長者各獲發5張優惠券、可吃5餐,今次再進一步,同樣派發5萬套,而每名受惠長者可獲發一套共6張不同飲食集團的早餐券,即共30萬張,希望「老友記」吃得開心。   當局不僅派發優惠券予長者中心會員,非會員亦可到中心領取,而上次經驗得出約15%、即約7 500套優惠券派發予非長者中心會員,而除幫助長者外,當局希望通過派發這類優惠餐券,吸引一些原在社區較隱蔽的長者走出來,到長者中心領取優惠券。除他們受惠外,亦藉機接觸他們,希望將他們吸納進社署服務系統。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