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日志

哲人其萎:悼邓立光博士
邓老师心系祖国,热爱文化,功在士林,令人怀念。 认识邓老师的日子不算太长,但深深敬佩他的温文尔雅,谦虚入世,活出了儒者的风范。 记得一次,立光老师、晓灵和我3人相约在又一城一餐厅下午茶,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深感他学识渊博,尤通晓中国文化的精髓。邓老师是晓灵城大的老师,教她有关《易经》的知识。后来他转到中大,更创立了国学中心,专注推动中国文化,任重道远。 立光老师提携后辈,2018年答应让我在中大开课。我设计了4讲共10小时名为「中国文化的感悟」的课程,在中...

大雪(壬寅年壬子月十四甲午日)
入冬了。 「大雪为节者,形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 每年公历十二月七日或八日,在中国历法上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大雪」的日子,其时斗指壬,《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在壁中,旦轸中。」地球正值到达太阳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述:「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十一月是指中国的农歷,大雪就指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期还要大,但这並不代表降雪量会多,例如南部地区天气较北方温和,较小降雨及降雪。但实...

小雪(壬寅年亥月二十九日)
小雪节气带来入冬的寒意。 每年公历的11月22日或23日,地球到达了太阳黄经240度,历法中该日名为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此时大地上秋金之气已经伏藏,壬水显现並不断增强,直到冬至节气时,壬水之气到达顶峰,然后便转向衰弱。从小雪节气到大雪,是寒水增长最明显的一段时间,是金气和水气交替之时,两股力量的纠缠,使小雪节气容易出现雨夹雪等阴雨天...

立冬(壬寅年十月十四日)
秋已去,冬已来临。 每年的阳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当地球位于太阳黄经二百二十五度时,就是立冬的节气,亦是进入冬季的首个节气。 一般人对立冬的理解是冬天的开始。其实,立冬有另一层次的意义。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则是指秋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的意思。如《孝经纬》曰:「斗指干,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故而,立冬不单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亦有万物收藏...

霜降(壬寅年九月二十八日)
最近南方才开始感觉到有点秋凉,但原来不说不知,如果从中国的历法来计算的话,秋天差不多要完结了。 秋天的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新历十月二十日前后,地球会到达太阳黄经二百一十度,就会是霜降的季节。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更开始出现降霜的现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渐,露结为霜矣。」霜降前的节气——寒露,露水都只是快要凝结成霜,但霜降就更不得了,摄氏零度以下的气温,露水尽变成霜,树叶亦一片枯黄,开始凋零...

秋分(壬寅年八月二十八)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为每年阳历九月的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述:「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中国古籍《春秋惊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亦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图源:网络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指地球到达太阳黄经一百八十度,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无分长短,均为十二小时,秋分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而夜渐长,南半球则昼渐长而夜渐短;二是按中国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划分法,秋分居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