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日志

驚蟄

惊蛰(癸卯年二月十五)

今天是惊蛰,是一年中第三个节气,九九尽的日子。 古人有云:「九九尽,春已归。」 从去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称作一九,待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就会如约而至。 「惊蛰」图源:大道 每年的阳历三月五日或六日,当地球到达太阳黄经三四五度的时候,就是属于「惊蛰」的节气,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农历2月建卯,律吕为「夹钟」,卦象内为干卦,外是震卦为雷,雷天大壮是2月,大陆风筝可以飞起来了。 去年底立冬以后,青蛙虫蛇口里含一团泥巴,钻伏到地下,不食不动的冬眠,是...

雨水

雨水(癸卯正月二十九日)

兔年第二个节气是「雨水」。 立气之天,多为阳历二月十八日的前后。地球在此时到达太阳黄经三百三十度。《月令七十二候习解》中有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故而,雨水有两层意思:一指天气回暖,降雨量开始增加;二指降水形式,由降雪过渡至降雨。所以,雨水不仅代表降雨的开始,也表明了雨量开始增多。 「雨水洒双兔」图源:大道 古代时,中国把雨水分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立春

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立春,是癸卯(兔)年的第一天,是今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春」是蠢动,立春一词代表着春天开始,万物復甦,大地回春的意思。《左传》提及「立春为启,立冬为开」,这「启」字正是开启一年之始的意思,当中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中国既以农立国,春季对于农民来说意义重大,是一年农事之始,故古人对立春很重视。 「立春:三兔共耳」 图源:大道 每年西历二月四日前后,当地球到达太阳黄经三一五度时,就是立春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寒

大寒

虎年全年及这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于每年的阳历一月二十日前后,斗指癸,地球到达太阳黄经三百度,这正是大寒日子,而大寒亦是横跨新旧之年的节气。大寒与小寒,从文字上的解释,大寒应该比小寒还要寒冷,但中国古代人民歷年对节气的观察中,得悉全年最寒冷的日子为「三九之天」,即冬至逢壬日为起点后的二十七天。虽然三九之天恰巧正在小寒节气之内,但亦非常接近大寒节气,是故理论上小寒跟大寒相差无几,坊间更有「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说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述...

小寒节气

小寒

每年西历一月五日或六日,当地球到达太阳黄经二八五度时,从中国历法中就是小寒的节气。 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沒有冷到极致。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从文字上的解释,大寒应该要比小寒还要寒冷,但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观测中,发现许多地方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最后更总结出一年最寒冷的日子是在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多在一月九日至十七日,时间虽与「大寒」相近,但也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因此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大雪年年有,...

冬至

冬至

对中国人来说,除农历新年,冬至可说是最受注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是四时八节之一,又名冬节、至节、长日或长至节、亚岁等,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订出的,早在春秋时代,先祖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 冬至这天,斗指子,地球位于太阳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缐,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所以当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中,终藏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