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日誌
驚蟄(癸卯年二月十五)
今天是驚蟄,是一年中第三個節氣,九九盡的日子。 古人有云:「九九盡,春已歸。」 從去年冬至開始,每九天稱作一九,待到九九八十一天後,春天就會如約而至。 「驚蟄」圖源:大道 每年的陽曆三月五日或六日,當地球到達太陽黃經三四五度的時候,就是屬於「驚蟄」的節氣,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農曆2月建卯,律呂為「夾鐘」,卦象內為乾卦,外是震卦為雷,雷天大壯是2月,大陸風箏可以飛起來了。 去年底立冬以後,青蛙蟲蛇口里含一團泥巴,鑽伏到地下,不食不動的冬眠,是...
雨水(癸卯正月二十九日)
兔年第二個節氣是「雨水」。 立氣之天,多為陽曆二月十八日的前後。地球在此時到達太陽黃經三百三十度。《月令七十二候習解》中有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故而,雨水有兩層意思:一指天氣回暖,降雨量開始增加;二指降水形式,由降雪過渡至降雨。所以,雨水不僅代表降雨的開始,也表明了雨量開始增多。 「雨水灑雙兔」圖源:大道 古代時,中國把雨水分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立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是癸卯(兔)年的第一天,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春」是蠢動,立春一詞代表著春天開始,萬物復甦,大地回春的意思。《左傳》提及「立春為啟,立冬為開」,這「啟」字正是開啟一年之始的意思,當中蘊含著無限的生機。中國既以農立國,春季對於農民來說意義重大,是一年農事之始,故古人對立春很重視。 「立春:三兔共耳」 圖源:大道 每年西曆二月四日前後,當地球到達太陽黃經三一五度時,就是立春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寒
虎年全年及這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於每年的陽曆一月二十日前後,斗指癸,地球到達太陽黃經三百度,這正是大寒日子,而大寒亦是橫跨新舊之年的節氣。大寒與小寒,從文字上的解釋,大寒應該比小寒還要寒冷,但中國古代人民歷年對節氣的觀察中,得悉全年最寒冷的日子為「三九之天」,即冬至逢壬日為起點後的二十七天。雖然三九之天恰巧正在小寒節氣之內,但亦非常接近大寒節氣,是故理論上小寒跟大寒相差無幾,坊間更有「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說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述...
小寒
每年西曆一月五日或六日,當地球到達太陽黃經二八五度時,從中國曆法中就是小寒的節氣。 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從文字上的解釋,大寒應該要比小寒還要寒冷,但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觀測中,發現許多地方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最後更總結出一年最寒冷的日子是在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多在一月九日至十七日,時間雖與「大寒」相近,但也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因此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大雪年年有,...
冬至
對中國人來說,除農曆新年,冬至可說是最受注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是四時八節之一,又名冬節、至節、長日或長至節、亞歲等,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訂出的,早在春秋時代,先祖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 冬至這天,斗指子,地球位於太陽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所以當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中,終藏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