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日誌

故宮文化,不容錯過
北京故宮博物院固然值得前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也不容錯過。 這個博物館確是中央政府給香港一份珍貴的大禮,令到中國其他省市無不羡慕。 「故宮」是指位於北京的前皇宮。 北京紫禁城的過往 當年,明成祖朱棣要把南京的首都遷往北方的燕京,即元朝時所建的大都。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驍勇善戰,雄才大略。朱元璋驅逐了蒙古人,繼而打敗勁敵陳友諒等後,統一天下,改國號為明,是為明太祖;四子朱棣功勞頗大,被封於燕,是為燕王。 及後明太祖駕崩,嫡長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位,...

説韓信,談感恩
韓信是個傳奇人物,值得大家去多點認識和了解他的為人和經歷,許多成語、諺語、典故都與他有關。 他的少年、壯年和晚年先後經歷了秦亡、楚漢相爭、漢的建立,可謂風雲變色中的叱吒風雲人物! 感恩是一個重要的性情。中國人常説「感恩圖報」,因為別人對自己好不是絕對、必須的。他們照顧自己、寵幸自己、悉心培養、用心教導、提攜傳授、循循善誘都不是必然要做的事,所以做人要懂得「觀功念恩」,切勿「觀過念怨」,對人產生敵意。 重情重義的傳奇人物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關於...

國之瑰寶──《蘭亭序》
大家推舉王羲之為《蘭亭詩集》作序,於是微醉而大樂的王羲之便即席揮毫,寫了362字的序文,以記錄當天的雅事,及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感覺。那篇驚世的傑作、千古不朽的書法就是此誕生。 香港特區喜獲中央政府的厚禮,批准在港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並承諾願意借出近千件故宮重要文物來港展出,而且大部分展品可留在港一至兩年,令香港市民不必長途跋涉到北京或台北,只需坐車至西九龍文化區便可有機會一睹國寶級的珍品,可謂方便得很。相信已有不少市民,不論年齡都已慕名前往參觀。 對...

小學唔谷幾時谷?!
理想的學校應旨在成就每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以實踐有教無類。 學校的老師應具有信心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到每一位孩子擁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做一間家長都滿意的學校。 我從事教育工作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擔當校長一職也已逾20年, 在我心中一直在想着幾個題目: 什麼才是教育的真諦?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老師和校長? 怎樣才可以辦一所好的學校,作育孩子,為他們帶來幸福感和成就感? 愉快學習還是拼命操練? 最近聽到新界頗受歡迎的某小學退休校長說「小學唔谷幾時...

與佛有緣的羅漢松
我校有一株小羅漢,修剪成半圓型也很漂亮,旁邊還種有一株沉香樹,更是珍貴。 劉禹錫的《陋室銘》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說「校不在大,有樹則馨」呢! 松柏樹為人所欣賞,早在孔子的時代,孔子有云:「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冬天天寒,唯獨松柏能屹立不搖,象徵堅毅不拔的性格。松樹柏樹均為常綠橋木,耐寒,但也可在熱帶地方生長,也耐熱。 松樹的品種也有不少,但在香港最為人知的一定是羅漢松, 原因只是因為一句流行的諺語,「家有羅漢松,一世唔會窮」。 ...

蘭花
中國人愛蘭花,我也愛蘭。 君子務本,寵辱不驚;生於深谷,自開自放,是一種自信的優雅,是一種為仁由己的自信,令人倍加珍惜! 中國人愛蘭花,我也愛蘭。 北宋理學家的開山祖師周敦頤寫的《愛蓮説》膾炙人口,蓮花獨特,表露無遺。之後,蓮花成為君子之象徵。 上世紀70年代,台灣的情歌王子劉文正也有一首首本名曲《蘭花草》也是膾炙人口之作,「我從山上來,帶着蘭花草……」歌曲旋律令人神往:那清新,那脫俗,那馨香。 君子務本,寵辱不驚;生於深谷,自開自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