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日誌

我國古董文物收藏的現象和未來發展方向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靠着自身智慧創造出很多優秀的藝術作品,是文明的見證,其中赫赫有名的包括商周青銅器、漢唐陶瓷、書畫藝術;宋代五大名窯瓷器更是名揚天下,元明清青花瓷蔚為大觀,為世人所景仰。 中國文化遺產,博大精深,保存絕不容易,古董文物作為時代的見證,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珍惜。特別是過去100年政治轉變頻繁,人民生活困苦令到我們懷疑,甚或質疑古老傳統文化製造落後,欲除之而後快。 雖然如今國家撥亂反正,但珍貴文物還是損失...

收藏投資和投資收藏的屬性與分別
好多不同種類的歷史文物都能夠是收藏品,我國地大物博文化源遠流長,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結晶,浩如煙海,自古以來都是收藏家追求對象;譬如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窯和各種青花瓷器!這些藝術品都是古代人民創造力的見證,有着崇高的藝術成就! 作為一個入門收藏家,我們應該抱着怎樣態度來收藏呢? 這是值得探究的。 收藏初心和目的是什麼呢? 收藏有什麼價值和樂趣? 日後出讓的時候能賺錢嗎? 這些疑慮都是收藏群體所關心的, 就讓我娓娓道來為大家介紹分析! 收藏是為了自己的娛樂 ...

古董市場買賣的行規——買東西走漏眼能反悔嗎?
我國古董收藏歷史悠久,大約有一千多年。 早期都是收藏青銅器,碑帖和書畫,後來擴展到玉器和瓷器。 古董買賣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發展出很多行規,有些令我們大惑不解,我們做買賣的時候都要遵守,不遵守規則小則會被人恥笑,嚴重的可能受到行業的制裁,令人得不償失! 最重要行業規則是:貨物出門永不退換,無論是什麼原因。就算東西不對、不到代或者有瑕疵都不能退錢。當然還有其他的潛規則,有機會我們可以慢慢細說。 現今商業發達,法律比較健全,還存在這些潛規則合理嗎?我們...

中國藝術品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挑戰
我國有着悠長的歷史,所謂「五千年文化,三千年道統」,藝術文化源遠流長,蜚聲國際。自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富足,參與收藏古董文物藝術的人愈來愈多,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接近8000萬收藏愛好者。香港雖是彈丸之地,粗略估計也有40至50萬人,不可謂不多。 一名普通的愛好者,經過十年八載努力,肯定積累愈來愈多的收藏物品,但是缺少買賣方法,令收藏者甚為困擾,如資金流轉困難。 隨着新科技發展,譬如區塊鏈技術,許多新型金融產品面世。藝術和金融也變得好像一對孿...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記國寶級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
我國殿堂級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於2023年6月13日走了,喜歡他的朋友都有點突然,雖然知道他年事已高,健康一般,近日接受訪問都躺在梳化上,但聽到這個消息都有點傷感,祝願他能夠早登極樂。 無師自通 造詣高深 黃永玉,原名黃永裕,生於1924年8月9日,湖南湘西人,屬於土家族,曾用筆名「黃牛」、「牛夫子」發表作品。 他幼年家貧,生活清苦,13歲到廈門集美學村求學。因為抗戰輟學,只讀兩年就去了上海,沒有完成正規教育,名字是表叔──著名文學家沈從文──改的。 黃永玉天資聰穎...

江山千里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創作過程和特色
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18歲時期的作品,表現江山千里,氣度恢宏,被譽為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齊名。 存世畫作只有一幅便能夠清史留名,真是後生可畏。本文就讓筆者和大家分享這幅被譽為神品的國寶中的國寶的創作過程和特色吧。 徽宗親自指導 技巧突飛猛進 王希孟 (1096-1119)生於宋徽宗正和年間,自小天資聰明,有很高創作天份,13、14歲就進入國家書畫院,青蔥歲月不留人,可能學習成績不是太理想,就被扔入大內禁中文書庫,做一個文書管理職員。 雖然如此,人生起伏,但...